中学生综评网 2025-07-21
伴随着终考铃声响起,2025年全国高考正式落幕。当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卸下备考的压力,一段求学生涯也画上了句点。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考生未来可期。
从教育系统周密部署到全社会暖心护航,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精益求精,确保“平安高考”目标顺利实现。这些细微而温暖的守护,彰显着全社会对学子的关爱、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守护。
学海无涯,高考的终章,亦是求知的新开始。高考是中小学学习生涯的一个句点,更是进一步钻研高深知识的新起点。在技术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的当下,“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立身所需。只有永葆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自觉不断汲取新知,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始终站稳脚跟。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也将为个人提供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从职业发展到生命成长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考试结束后,紧接着而来的,便是志愿填报。如何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一方面,应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需要,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自身兴趣、特长、禀赋等,择世所需、选我所爱、择己所长。志愿填报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综合题,需要考生和家长主动获取信息、研判形势、审慎抉择。只有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从盲信,才能答好这道人生考题。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坐标,但绝非丈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胜不必窃喜,败亦不应气馁。进入理想的大学,只是知识攀登之路的一个新起点,容不得骄傲与懈怠;考试失利或许会带来短暂阴霾,但也可能成为探索新大陆的契机。志愿填报的最终结果或许与预期有差异,但沿途的风景同样值得驻足。
高考的句点已然落下,但探索人生的远征正待启航。站在人生新的起点,愿每位考生都能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拥抱变化,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豁达面对未知。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尝试,又要善于在挫折中调整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书写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本报评论员)
艺术课程的记录不必追求完美,而在于真实呈现。它让艺术学习从 “感觉性的体验” 变为 “可回溯的成长”,让每一次课堂参与、每一件作业成果都成为艺术素养积累的基石,最终帮助学习者在艺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节奏。
艺术素养的本质是 “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考级证书能证明技能熟练度,而非文化理解与创新能力。非遗体验活动中,从指尖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到用创意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再到带动更多人感受非遗之美 ——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艺术素养最生动的证明。
艺术感悟的核心是 “真实的触动”:不必追求深刻的艺术评论,只需诚实地记录 “看到了什么细节、产生了什么联想、带来了什么改变”。当感悟里有具体的色彩、温度、个人故事,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也能让别人感受到 “艺术真的走进了你的生活”—— 这正是综评中艺术素养评价的核心诉求。
艺术素养的核心是 “用艺术表达自我、连接他人”,考级证书只是其中一种证明方式。教室布置的创意、手工制作的巧思、艺术分享的热情,这些日常实践中流淌的审美与创意,恰恰能让艺术素养记录更真实、更鲜活。
1584278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