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赏画--【艺术素养】 同学们走进艺术展厅,沉浸式感受文化与审美的双重熏陶。展厅内陈列的各类画作风格各异,涵盖不同创作形式与艺术表达,为同学们搭建了与艺术对话的平台。此次观展赏画实践,不仅为同
        制作足浴包--【身心健康】 传承传统草药文化,让同学们解锁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新方式。活动以草药搭配为核心,同学们结合所学的草药功效知识,亲手挑选、组合适合足浴的草药,制成兼具实
        当一回小郎中 学看简单脉象【身心健康】 场馆里,展开了一场温馨又充满趣味的“中医探脉”亲子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图文资料和老师的讲解,从浮脉如“水上漂木”,到沉脉似“石沉水底”;从迟脉的缓慢
        小小李时珍 药香里的童年【身心健康】 在弥漫着悠悠药香的场馆内,同学们仿若小小李时珍,满心好奇地在场馆中探寻。眼前,红花热烈似火,艾叶青翠欲滴,花椒颗粒饱满,当归形态独特,
15842781290
中学生综评网 2025-11-04



发现孩子身边的航天梦工场,科技特长生培养正当时。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科普教育也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园。作为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赛事,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正成为众多科创少年逐梦苍穹的舞台。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项赛事,以及它对于各学段学生的价值,并为您提供参与规划的实用建议。
01#
赛事概况:航天教育的权威平台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旨在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培养航天后备人才。
大赛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单位主办,权威性和专业度备受认可。
该大赛设有航天创意、太空探测竞技、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三个主要竞赛单元,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学段。
2025年大赛规模再创新高,累计吸引全国4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各级选拔赛,总决赛在海南文昌举行,参赛选手达4664名。
赛事解读#


赛事解读#
02#
赛事内容:多维度的航天探索

大赛内容设置丰富多元,精准覆盖不同年龄段学生,注重科学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深度融合。
航天创意单元:鼓励青少年围绕航天主题展开大胆创意设计,通过绘画、模型、科幻小说等多样化形式,展现对航天科技的无限想象与探索。
太空探测竞技单元:通过模拟月球车、火星车等探测任务,要求参赛者设计并操控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在实践中提升工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
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单元:引导学生围绕航天工程、卫星技术、空间科学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技术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赛赛项持续丰富完善,从2024年的12个赛项发展到2025年的14个赛项,包括无人机编程技能挑战赛、“星际探索”挑战赛等。
赛事解读#


赛事解读#
03#
赛事价值:对各学段学生的多元意义

对小学生:点燃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激发科学兴趣的黄金期。大赛为小学生提供了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实践平台。
小学组通常以“飞天揽月”或“星际探索”等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对航天事业产生初步关注,培养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通过绘画、简单模型制作等适合年龄特点的比赛形式,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对初中生:强化能力,建立学科链接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大赛鼓励初中生以“逐梦苍穹”为主题,在航空航天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
参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巧妙设计机械结构,编写程序,并研究合作策略。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物理、化学、人文和天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高中生:深化探索,规划职业发展
对高中生而言,参与航天创新大赛更是提升综合素质、规划未来职业方向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可以围绕航天工程、卫星技术、空间科学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或技术设计。
大赛经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能为升学创造条件——这是科技特长生培养的重要路径。
赛事解读#


赛事解读#
04#
家长指南:如何支持孩子参与

了解赛事信息,提前规划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每年定期举行,通常上半年举办地区选拔赛(如湖南、北京、河北等赛区多在5-7月进行),全国总决赛则在暑假期间(8月)举办。
家长可以关注大赛官方网站或当地教育部门、科协的通知,及时获取赛事信息,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备赛时间。
尊重兴趣特长,选择合适赛道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参赛项目:
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航天创意单元入手,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培养兴趣;
对喜欢编程和机器人的学生,太空探测竞技单元是不错的选择;
对擅长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学生,则可以考虑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单元。
注重过程体验,而非结果导向
参与科技竞赛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获奖,更在于过程中的成长。家长应当关注孩子在备赛过程中的收获——新学到的知识、提升的能力和培养的品质。
正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大赛开幕式上所言:“希望青少年不忘初心,勇敢追梦,在不断探索中磨砺自己。”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体验。
提供资源支持,营造科学氛围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当的资源支持,如相关的书籍、材料包,或鼓励孩子参加航天科普活动。
同时,关注学校的相关社团和科技课程,配合老师指导孩子完成项目,将参赛与日常学习有机结合。
赛事解读#


赛事解读#
05#
仰望星空,成就梦想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作为航天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正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打开航天科技的大门。它不仅是一项赛事,更是播撒科学种子、培育创新精神的沃土。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从天问火星探测到空间站建成,这些伟大成就正激励着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成就梦想。
让我们共同支持青少年参与航天创新大赛,培养更多航天后备人才,为建设航天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赛事解读#


赛事解读#
让孩子的创新天赋成为升学路上的独特优势!早准备,早规划,赢在起跑线!
文章来源于慧海吉林共众号
上一篇:关于常态化受理志愿服务领域突出问题投诉举报线索的公告
下一篇:没有了